索达吉堪布:漫谈弟子规PDF,TXT,epub,mobi,azw3电子书下载
内容简介
这本《漫谈弟子规》是索达吉堪布写给每一个人的。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,无论是否学佛,都能够从中获益。 《弟子规》是古人的经典启蒙读物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树根。这些孝敬父母、诚实守信、待人接物的道理,看似基础,然而实际上,当今人们的很多问题,都能在《弟子规》里找到解决之道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学习《弟子规》,都有助于提升人生的品质和层次,培养起完善的人格,为工作、生活打好根基。 本书中,索达吉堪布旁征博引,通过大量世间故事和格言、佛教公案与教证,不仅对这部儒家文化经典进行了深入浅出、通俗风趣的讲解,而且从业果、依师、无限生命、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观念角度进行了补充,给人耳目一新之感。 索达吉堪布说:“《弟子规》也是佛菩萨的一种加持。”
作者简介
目 录
自序/ 1 弟子规原文/6 总叙/001 入则孝/007 出则悌/061 谨/113 信/171 泛爱众/219 亲仁/265 余力学文/287 结语/316
前 言
我很喜欢《弟子规》。
根据藏传佛教的传统,学习和讲解一部论典需要传承,但《弟子规》我是自学的,没有传承,感觉内容好就学了一遍。这里面讲的不是佛法,但与佛教不相违,可以帮我们完善人格,很值得学。 过去传统上我们最重视人的教育,《弟子规》作为古人的启蒙读物,孩子们从这一本书里便奠定了人生基础。但遗憾的是,在从前的一段时间中,传统文化一度遭受严重打击,以致后面成长起来的一代与这种理念无缘,因而内在也少了些根基。 我曾问过许多年轻老师:“你学过孔孟之道吗?” 回答全是一样的——“没有”。 既然这些传统在老师那里都是生疏的,更不要说学生或其他人了。可能我们太重视物质进步,忽视了心灵继承。今天的人们很多都不太知道怎么孝顺父母、怎么诚实守信,那就有必要提醒大家:其实我们有好传统,接受它就可以。孔孟之道里没有佛教的轮回思想,没有菩提心、空性以及如来藏的甚深教言,但在为人处世、待人接物方面,讲得确实好。
媒体评论
堪布晋美彭措法王的弟子慈诚罗珠堪布与索达吉堪布都非常杰出。——宗萨仁波切 索达吉堪布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,著名的上师,他是伟大的法王晋美彭措之法脉传承中,宁玛教法和“大圆满”法的真实护持者。——索甲仁波切 从索达吉堪布的身上,我们能看到佛法的功德。——本杰明伯根,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 索达吉堪布并不是一位否定所有新事物的保守主义者,也不是一位政治家,同时也没有为了自己的快乐在山洞里静坐。堪布是入世的,但*以深入理解和阐释佛教教义为前提。这方面堪布做得非常出色。——范彼德,德国马普所所长 索达吉堪布的教法,直接呈现出藏传佛教的现代性。索甲仁波切、宗萨仁波切、涅顿秋林仁波切和已圆寂的秋阳创巴仁波切等,是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代表人物。同样,索达吉堪布在中国等东方国家,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力。——约翰威特,美国哈佛大学佛教协会负责人 索达吉堪布是复兴藏传佛教的领军人物之一。——安娜贝拉皮特金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索达吉堪布是当代藏传大乘佛教中*尊贵的上师。——埃亚尔阿维夫,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
免费在线读
很多人都听说过《弟子规》,但它到底讲了什么,跟我们有什么关系?或许,本书可以给你一点启示。
为什么要了解古人的智慧? 凡夫的语言表面上有趣、吸引人,但你去学,又学不到东西,说不定还会伤害自己,所以《弟子规》教诫:“非圣书,屏勿视,蔽聪明,坏心志。” 做人不容易,很多时候要从这些“小地方”留心,千万不要以为看看无妨。现在杂书多,流行的歌或视频也多,你看了,就被染污了。本来还挺聪明的,现在变笨了,本来很有志向的,现在变脆弱了。所以,要在点点滴滴上注意,否则积重难返,到了一定的时候,就再也不会对圣人的教诲感兴趣了。 出家人也讲孝道吗? 佛陀时代有一位阿罗汉,父母非常贫穷,他想供养,又不知是否违背戒律,于是去请示佛陀。佛陀召集僧众,开许说:“假令出家,于父母处,应须供给。”可见,出家人供养父母,是合乎律制的。 有人学了点中观,就把父母观“空”了,父母说什么都不理不睬,这是不对的。 学了佛就不用孝顺父母了?佛陀没有这么教过。佛陀说,父母是我们的恩田,是严厉对境——你孝顺父母,功德很大;违逆父母,过失也一样大。所以,不管父母有没有学问,一个有教养的人,无论你在家或是出家,都要孝顺、恭敬、供养父母。 那出家人这样做,是不是一种执著呢? 是一种执著。就像汉地的懒残和尚,他为养活母亲,甚至典当了袈裟去换米。但结果呢?他的执著不仅没有影响修行,反而让他成就了。 作为出家人,您怎么对待您的母亲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