织梦CMS -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!

PDF电子书分享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人文哲学 >

张其成全解太乙金华宗旨PDF,TXT,epub,mobi,azw3电子书下载

时间:2020-06-30 20:03来源:未知 作者:宗教 点击:
张其成全解太乙金华宗旨PDF,TXT,epub,mobi,azw3电子书下载 内容简介 《太乙金华宗旨》一书,是道家修炼养生的宝典,也是道教仙人吕洞宾长生不老之道的秘笈。道教内丹修炼的一部奇书,
张其成全解太乙金华宗旨PDF,TXT,epub,mobi,azw3电子书下载
内容简介
《太乙金华宗旨》一书,是道家修炼养生的宝典,也是道教仙人吕洞宾长生不老之道的秘笈。道教内丹修炼的一部奇书,不仅阐述了金丹道养生的原理,而且还介绍了金丹道养生的方法。“太乙”是至高无上的称谓,即指“太乙真炁”。古人云“太乙含真,天一生水”,人得一则生,失一则死;人无炁则死,鱼离水则亡。“金华”就是“金花”“金光”——金花之中隐藏着光,这个光就是先天太乙真炁,是修炼金丹大道达到的*境界的验证、“宗旨”这里指修炼的主要目的和根本原则。
 
作者简介

张其成,北京大学哲学博士,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国学院课程特邀教授、北京中易国学院院长。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,中国老子道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,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医药学会分会主任委员。中央电视台、凤凰卫视、北京卫视等有关栏目主讲人。

出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“张一帖”世医家庭, 其父李济仁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,师从易学泰斗朱伯昆。1992年主编我国第一部《易学大辞典》;1994年主编我国第一部《易经应用大百科》;1997年首创“易道主干”说,以“易”融贯儒道佛医;1999年主编《易学文化丛书》;2003年最早在北大为企业家讲授国学,研发“修心开智管理系统”;2004年建立第一个个人国学网站,主编第一部*规划教材《中医哲学基础》,开设第一期企业家国学修炼营;2005年建立第一个导师制书院,首次创建“国学心智管理模式”、“五行识人用人系统”;2006年倡导“国学养生”,创立“三宝五心养生法”;2008年主编第一部*研究生教材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》,创建全国唯一的师带徒式国学院,被誉为“国学修心第一人”。主要著作:《张其成讲读周易》系列《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》《张其成讲读老子》《修心养生》《五行识人》等。
目  录
上 篇 太乙金华宗旨

第一章 天心 003
天心:炼内丹最玄妙最紧要的关窍
太乙金华:人的先天真炁如同金花之光
回光:逆向注想天心的方法
第二章 元神识神 016
元神:人的“本来面目”,长生的本源
识神:人生下来后逐渐积累的“知识”
魂魄:元神和识神的体现
第三章 回光守中 024
回光:金丹功法的秘旨
守中:意念集中在天心
观鼻法:实用而简单的回光守中之法
前  言
序言(朱高正)

2002年7月上旬,我有幸与华新丽华集团创办人焦廷标先生同游香江,三天之中相谈甚欢。意犹未尽之际,也约定了返台之后必定再次见面。8月中旬,我依约前往拜会焦老,蒙他送我《太乙金华宗旨》一书。
《太乙金华宗旨》乃是一本道教丹鼎学的经典,相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著,它也是炼气之人必读之作。焦老以奇书相赠,除了意在结交知音外,也与一桩发生在他身上的特殊因缘有关。有一回,木栅指南宫董事长高忠信先生向我透露,焦老与他的两位公子早年皆苦于癌症缠身,在四处求医无效后,因缘际会来到指南宫,在虔诚参拜吕祖后,身体病痛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。焦老感念吕祖恩泽,于是捐了数千万的善款来修缮指南宫。另外,也将他得自大陆的《太乙金华宗旨》简体字版翻印为数万册的繁体字版当作善书,致赠有缘人。
媒体评论
朱高正: 《太乙金华宗旨》近百年来在中国并不受重视,如同宝玉蒙尘,被人弃置,还要靠日文版的翻译本来重新认识其价值。而今借着本书的出版,希望这本出口转内销的书能重新散发属于中国人的光彩。
免费在线读
第四章 回光调息
【解读】
本章重点论述了调息法。回光的关键在于调息,因为在炼“回光”功时,最容易犯昏沉和散乱的毛病,而克服这两种毛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调息。初炼此法的人,开始静坐时,虽然一心想放下杂念妄念,可是刚垂下眼帘,各种妄念就纷纭而来,心神外驰难以驾驭,这时调息就是一种克服妄念、系住心意的好方法。因为“息”与“心”有密切的关系,息是从心所生的,“息”字从“自”从“心”,“自”就是“鼻”,心一动就有气,气从鼻出就是息,因此调息就可以克服心气浮动。
调息法分为两种,一种是数息法,一种是听息法。数息法就是静坐时,心中默默数着呼吸的次数,如果忘了呼吸的次数,就说明心念外驰了,这时需要重新提起精神,默数呼吸。
一呼一吸为一息,心随着呼吸数息,可以从一数到十、周而复始地数,也可以从一开始一直数下去。这样的数息法,能拴住“心猿意马”。神不外驰,气不粗,心宁静,达到心息相依、心息和谐的境界。听息法表面上看是让耳朵听自己的呼吸,实际上是使呼吸微微出入,不让耳朵听到呼吸的声音,如果听到呼吸的声音,那就说明心念外驰了,所以听息实际上是听心。无论是数息还是听息,都是使心神不外驰、不散乱的方法。本章调息主要采用后者。调息还有其他五官要求,如眼帘下垂(以看到鼻尖为度),口唇闭拢,牙关咬紧,舌舐上腭。否则也是心神外驰的表现。五官皆听命于心,反之,五官的调整也可收敛心神。如此修炼,则不但可以治心神散乱之病,而且也可以治心神昏沉之病。
闵一得说:“调息用耳光,秘法也。然有耳聋一辈,息之粗细不得闻,奈何?是当体之以觉……年老耳聋之人,舍是体觉一诀,此步功夫,终难入够也。”这是对听息法的心得体会,可见所谓听息并不是用耳朵去听呼吸的声音,而是要用心去觉察、去体悟。因为心无形,不能觉察是粗是细,但由心所化生的气息,虽无质而尚有迹,可以去体悟觉察。一旦发现迹粗就要使心清净,心清静则迹就细微,息也就自然细微了。所以古人有“调息不若调心”的妙用。“觉”是性的精髓,“迹”是命的表现,兼顾了“觉”和“迹”,也就兼顾了性和命。这也是性命双修的方法之一。
由此可见,调息只是一种手段,静心才是目的。
点击版本下载:   下载地址 (责任编辑:admin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